易哈佛考试

易哈佛 \ 主治医师(麻醉) \ 《专业实践能力》19条高分必备
《专业实践能力》19条高分必备
浏览次数:
简介(试读内容):

1.在心血管手术中,TEE主要用于监测和诊断。监测心肌缺血,监测栓子,二尖瓣成形术疗效评价等。

2.一侧心室一次心脏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约70ml(60~80ml)。

3.人在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达到30℃左右时便开始出汗;如果空气湿度较高且衣着较多,气温在25℃时便可出汗,加之湿度较高时汗液不易被蒸发,体热不易散失,可反射性引起大量出汗。在劳动或运动时,气温虽在20℃以下也可出汗,而且出汗量往往较多。

4.C纤维释放的肽类(如P物质、经激肽A和CGRP等)和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可引起第二级神经元的激活。脊髓内给予阿片类物质能够阻断C纤维末梢释放递质,其机制是在突触前阻断电压敏感的钙离子通道

5.镇静要达到的目标是:①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及不适感。②减轻或消除患者焦虑、躁动甚至谵妄。③改善睡眠,诱导遗忘。④降低患者的代谢速率,减少氧耗。但单独镇静不能维持循环稳定。

6.健康成年人丙泊酚的诱导剂量为1.5~2.5mg/kg,对体质强壮者剂量可适当增加1/3。

7.临床麻醉工作的主要任务:①消除手术和某些诊疗操作时的疼痛和不适。②减少手术等引起的不良反射并减轻应激反应。③提供良好的手术或操作条件。

8.全麻与非全麻的联合麻醉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可达到更完善的麻醉效果,病人围术期的安全性更高。

9.影响疼痛的主观因素包括:①人格因素:性格内向者对疼痛的耐受性高于性格外向者。②注意力:过分关注疼痛,注意力过度集中时疼痛感觉加重。③情绪的影响:积极的情绪、放松的心情可使痛阈升高。④既往的经验:过去的生活经历、疼痛的经验及对疼痛的理解,都与疼痛的感受和反应有关。⑤精神异常:如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精神抑郁症等患者,常伴有疼痛症状,痛阈降低。客观因素包括:①环境的变化:如昼夜不同的时间内,夜间疼痛可以加重,光线照射也可以影响患者疼痛的感受性反应。②社会文化背景:每个人所受的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不同,对疼痛的反应也不同。③性别:一般认为男性的痛阈高于女性。④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痛阈升高。⑤暗示作用:临床上利用暗示、催眠、安慰剂可产生镇痛作用。

10.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的主要目的:维持合适的通气量;改善氧合功能;减少呼吸做功;维护心血管功能稳定。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综合血容量,心脏泵血功能等多种因素才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