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股骨干上1/3骨折时,由于髂腰肌、臀中、小肌和外旋肌的牵拉,近折端屈曲、外旋、外展,向前、外旋方向移位;远折端则由于内收肌的牵拉而向内、后方向移位,成角短缩畸形;股四头肌、阔筋膜张肌由于内收肌的作用而向近端移位。
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为胫骨近端和股骨远端。诊断方面,凡有下列表现均应想到有急性骨髓炎的可能:全身中毒症状,高热寒战,局部持续性剧痛,长骨干骺端疼痛剧烈而不愿活动肢体,局部深压痛;分层穿刺见脓液和炎性分泌物。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如联合运用大剂量抗生素,局部制动,局部减压引流,全身支持疗法和手术疗法包括钻孔引流术或开窗减压。
3.爆裂骨折常累及椎管合并脊髓损伤。在行治疗前应了解脊髓损伤情况,椎管受累状态和椎骨后部结构情况。此类病例应行前路手术,骨折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
4.创伤性因素为股骨头坏死的常见原因。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外伤性脱位及股骨头骨折均可引起股骨头坏死。
5.关节内骨折,关节面遭到破坏,未能达解剖复位,骨愈合后使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致使关节负重时出现疼痛,为创伤性关节炎,是骨折晚期的并发症之一。
6.膝关节韧带损伤常有外伤病史。膝关节处出现肿胀、压痛与积血,膝部肌痉挛,病人不敢活动膝部,膝关节处于强迫体位,或伸直,或屈曲。膝关节侧副韧带的断裂处有明显的压痛点,有时还会摸到蜷缩的韧带断端。为明确有无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可拍摄应立位X线平片。即在膝内翻和膝外翻位置下摄片。
7.中、老年人有跌倒受伤史,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应怀疑股骨颈骨折。有时伤后并不立即出现活动障碍,仍能行走,但数天后,髋部疼痛加重,逐渐出现活动后疼痛更重,甚至完全不能行走,这说明受伤时可能为稳定骨折,以后发展为不稳定骨折而出现功能障碍。
8.Colles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指征:①严重粉碎骨折移位明显,桡骨下端关节面破坏;②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只需要外固定即可。
9.胫骨上1/3骨折,可致胫后动脉损伤,引起下肢严重血液循环障碍,甚至缺血坏死。
10.尺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为第3、4蚓状肌麻痹所致的环、小指爪形手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