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胫骨结节骨软骨病临床上以胫骨结节处逐渐出现疼痛、隆起为特点,疼痛与活动有明显关系。检查可见胫骨结节明显隆起,皮肤无炎症。局部质硬、压痛较重。作伸膝抗阻力动作、牵拉股四头肌或下蹲完全屈曲膝关节时疼痛加剧。X线平片可显示胫骨结节骨骺增大、致密或碎裂,周围软组织肿胀等。
2.正中神经损伤后,其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拇短展肌、拇对掌肌麻痹。
3.狭窄性腱鞘炎又称弹响指和弹响拇,起病缓慢。初时,晨起患指发僵、疼痛,缓慢活动后即消失。体检时可在远侧掌横纹处触及黄豆大小的痛性结节,屈伸患指该结节随屈肌腱上、下移动,或出现弹拨现象,并感到弹响即发生于此处。握拳尺偏腕关节时,桡骨茎突处出现疼痛,称为Finkelstein试验阳性。
4.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急,有寒战,继而高热至39℃以上,有明显的脓毒症症状。儿童可有烦躁、不宁、呕吐与惊厥。重者有昏迷与感染性休克。早期患区剧痛,患肢半屈曲状,周围肌痉挛,因疼痛抗拒作主动与被动运动。局部皮温增高,有局限性压痛,肿胀并不明显。数天后局部出现水肿,压痛更为明显。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起病后14天内的X线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
5.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常由于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引起。也可由腕背部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发生。较伸直型骨折少见。
6.颈骨折头下型对全身情况差,合并症比较多,预期寿命比较短的老年病人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
7.股骨下1/3骨折后,远折端由于腓肠肌的牵拉以及肢体的重力作用而向后方移位。在下1/3段骨折,由于远折端向后移位,有可能损伤腘动脉、腘静脉和胫神经、腓总神经,应同时仔细检查远端肢体的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功能。
8.骨折病肢长时间固定,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周围组织中浆液纤维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同时关节囊和周围肌肉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
9.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指征:①手法复位失败;②受伤时间较短、伤口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③合并神经、血管、肌腱损伤;④同侧肢体有多发性损伤;⑤陈旧骨折畸形愈合。
10.高位断肢再植,特别是缺血时间较长者,除了因血容量不足引起休克和再植肢体血液循环不良外,还可能因心、肾、脑中毒而出现持续高热、烦躁不安甚至昏迷,心跳加快、脉弱、血压下降,血红蛋白尿、小便减少,甚至无尿,均应及时处理。若全身情况无好转,甚至危及生命时,应及时截除再植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