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纳洛酮的临床应用:①阿片类药物急性中毒;②解除阿片类药物麻醉的术后呼吸抑制及其他中枢抑制症状;③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的鉴别诊断;④试用于急性酒精中毒、休克、脊髓损伤、脑卒中以及脑外伤的救治;⑤研究疼痛与镇痛的重要工具药。
2.妊娠期妇女对全麻和局麻药物的敏感性都增高。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硬膜外静脉丛扩张和硬膜外血容量增加,导致:①脑脊液容量减少;②硬膜外腔压力增大;③硬膜外腔潜在容积减小。
3.酯类局部麻醉药的衍生物对氨基苯甲酸是已知的过敏源,因此酯类局部麻醉药的过敏反应较常见。商品化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中通常含有防腐剂-甲基对羟苯甲酸酯,其化学结构类似对氨基苯甲酸。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引起的罕见的过敏反应多数是由甲基对羟苯甲酸酯造成的。
4.化学感受器包括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最重要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当动脉血PaO2下降、H+浓度增高、PaCO2增高均可兴奋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5.强心苷与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结合,能部分抑制酶活性,使胞内Na+增多,通过Na+-Ca2+交换使Ca2+外流减少或内流增多,导致胞内Ca2+增加,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6.肌松药是高度解离的极性化合物,易溶于水而相对不溶于脂肪,因此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肾小管上皮细胞、胃肠道上皮细胞和胎盘。在体内的分布容积接近细胞外液容积,约200ml/kg。
7.心肌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后负荷。心室的后负荷为射血时所遇到的阻力。平均动脉压代表后负荷不完全可靠,而以外周阻力来代表后负荷更为合适。体循环高压可导致外周阻力增加,继而导致左心室后负荷增加。
8.吸入麻醉药进入组织的速度与麻醉药在组织中的溶解度、组织的局部血流量和动脉与组织内麻醉药的分压差有关。
9.微血栓形成是DIC的基本和特异性病理变化。
10.巴比妥类特别是长效巴比妥类,催眠剂量时可致醒后出现眩晕和困倦、精细运动不协调及定向障碍等,也称为宿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