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Schmorl结节为椎间盘突出的一种表现,在CT图像上表现是:椎体上或下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多位于椎体上下缘的中后1/3交界部,常上下对称出现,其中心密度低,为突出的髓核及软骨板,边缘密度高,为反应性骨硬化带。
2.听神经瘤是最常见的神经鞘膜瘤,占桥小脑角肿瘤的75%~80%,通常为单发,占95%,好发年龄40~60岁,女性多于男性。MRI平扫时T1WI多数呈略低信号或呈等信号,少数呈低等混合信号,T2WI上多呈高信号,少数呈高等混合信号。肿瘤多数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少数呈哑铃状,较大肿瘤可见瘤周水肿,伴明显占位效应,显示患侧桥小脑角池受压、移位甚至闭塞。向上生长可使同侧侧脑室颞角、三角区抬高,可使第三脑室变形移位,也可压迫中脑导水管引起幕上脑积水;增强后扫描多呈均匀或不均匀性强化。
3.正常时,腹膜腔内无气体,病变可致其内含气,称为腹腔积气,也称气腹,常见于胃肠道穿孔,也可为腹部术后或合并感染,X线平片,CT及MI检查均可发现积气,分别呈气体样强回声反射、气体样低密度和无信号表现,其中CT检查效果最佳。气腹不是胃肠道穿孔的唯一征象,同样也不能见到气腹就诊断胃肠道穿孔。
4.正常肾脏的增强扫描均应为多期扫描,扫描时间不同,肾脏诸结构的密度变化也不相同。在开始团注对比剂后30秒扫描,即皮质期,可见肾血管及肾皮质明显强化,而髓质强化不明显,仍呈较低密度;2分钟后扫描,即实质期,肾脏皮、髓质强化程度类似;5分钟后扫描,即排泄期可见肾实质强化程度减低,而肾盏和肾盂被高密度对比剂充填呈明显强化改变。
5.乳腺结构不良患者可在乳腺实质内有钙化影,特点是分散,数量少,颗粒大,密度均匀。
6.血管瘤是以肿块形式生长的一种血管发育畸形,瘤组织主要由扩大的血窦和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间质构成,外有完整的包膜。眼眶平片检查发现眶内静脉石可确认为眶内血管瘤的诊断。仅有眶骨普遍扩大征仅提示肌锥内占位。眼眶无明显病理改变不能除外早期或较小的病变存在。CT增强前后扫描对眼眶血管瘤的诊断有定位、定量和定性的可靠性。
7.窗宽指图像上16个灰阶所包括的CT值范围,在此范围内的组织均以不同的模拟灰度显示,大小直接影响图像的对比度。窗位指应选择欲观察组织的CT值为中心,它的高低影响图像的亮度。窗宽与窗位的选择,关系到组织结构细节的显示,若选择不当,易导致图像结构显示不清,严重者甚至不能满足诊断要求。
8.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直接CT征象是:腰椎间盘向椎管内局限性突出,形成密度与相应椎间盘一致的局限性软组织影,其形态不一,可有钙化,多与椎间盘相连。
9.环椎骨折的骨折线常与椎弓垂直或斜行,CT可清晰显示骨折线和环椎爆裂的骨折片移位情况,同时可发现环椎侧块内缘的撕脱骨折,此为横韧带撕裂的征象,提示骨折不稳定。MRI对骨折的观察不如CT,主要用于观察环椎横韧带断裂和脊髓受压情况的判定。
10.放射性肺炎为放射治疗所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其急性期病理改变为渗出,MRI表现为T1WI低或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慢性期随纤维组织增生,T2WI信号逐渐降低,而肿瘤复发在T2WI为高信号,根据此表现可鉴别慢性放射性肺炎与放疗后肿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