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哈佛考试

易哈佛 \ 主治医师(放射医学) \ 《专业实践能力》巩固基础速记考点18条
《专业实践能力》巩固基础速记考点18条
浏览次数:
简介(试读内容):

1.脊索瘤:好发于脊柱两端,即斜坡鞍背和骶尾部。颅底部的脊索瘤多引起广泛颅底骨质破坏,瘤体密度不均匀,可见散在高密度钙化和残留骨;病灶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2.宫颈癌患者,肿瘤浸润宫颈旁组织时,CT表现:①子宫颈外侧边缘不规则或模糊,子宫颈旁软组织内明显的不规则增粗条状影或软组织肿物,输尿管末端周围脂肪间隙不清晰。②盆壁受侵时,表现为肿瘤与肌肉之间有粗条状影相连。③直肠或膀胱受侵时,可见直肠或膀胱壁呈锯齿状增厚或肿瘤结节向直肠或膀胱腔内突出。④盆腔淋巴结大于15cm,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大于10cm提示淋巴结转移

3.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是支气管黏液腺体增生、肥大、腺体增宽。早期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扭曲及边界不清。本病可合并肺内炎症、肺气肿、肺大疱及继发性肺源性心脏病。

4.MRI上有两种征象提示半月板撕裂:①短TE像上半月板中出现肯定达一侧或两侧关节面的异常信号影。完全位于半月板内部的高信号或可能达到关节面的不能诊断为撕裂。②半月板形态异常,常规断面上三角形或弯弓形发生改变时可以诊断撕裂。

5.子宫肌瘤CT表现:子宫增大,可呈分叶状改变,肌层内小的肌瘤不引起子宫轮廓改变,黏膜下肌瘤可引起子宫腔变形移位。平扫时其密度与子宫肌壁一致,增强时和子宫肌同时强化,程度相仿,增强扫描不一定能清楚显示病灶,在肌瘤有变性时,强化程度不一。

6.膀胱癌多表现为突入膀胱腔内的结节肿物,可以是单发,也可多发。肿瘤累及黏膜下层和肌层表现为膀胱壁增厚,CT检查不能区别膀胱黏膜与肌层,所以不能区别肿瘤是否累及黏膜下层或肌层。

7.前列腺增生影像学表现:在T1WI显示前列腺体积增大、信号不均,腺前列轮廓光整,两侧对称;在T2WI表现为前列腺各径线增大,周围带变薄或消失,肌前纤维变薄或消失,其移行区和中央区依增生结节组织成分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信号,可以为低、等或高信号。腺体增生者,常有假包膜形成,为包绕中央带的环状低信号。

8.尤因(Ewing)肉瘤为起源于骨髓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好发年龄为10~15岁。好发部位是髂骨、股骨、肱骨、腓骨和胫骨。侵犯长管状骨时,多发生于骨干。典型影像表现:骨干呈虫蚀状或鼠咬状骨质破坏、葱皮状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骨皮质破坏边缘模糊,也可表现为放射针状或Codman三角。髓腔内弥漫性破坏区的密度减低,点状细微骨皮质破坏及骨质增生硬化,对放射治疗相当敏感。

9.肺动脉内栓子的显示是诊断肺栓塞最可靠的直接征象,CT增强后血栓表现为长条状及不规则形状低密度样充盈缺损。

10.脊髓神经鞘瘤临床表现:感觉障碍起始于病灶以下,由下向上发展,神经根痛常早期出现,呈钝痛、牵扯痛,下运动神经元体征局限于受累节段内。神经鞘瘤以壮年人多见,好发于胸段、颈段脊髓外硬膜下,有90%位于神经一侧,神经可被肿块压迫移位。MRI上神经鞘瘤多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沿神经根走行向椎间孔外生长之趋势;T1WI多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易有脊髓受压水肿、坏死/囊变、跨越椎间孔和斑点征(T2WI或增强后T1WI病灶内出现的斑点状低信号影);增强后多为不均匀明显强化。神经鞘瘤常见单个椎间孔跨越,囊变与脊髓受压水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