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主动脉夹层CT和MR检查:(结合应用CTA和MRA)均可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及内膜破口,确定主动脉夹层的类型,主要分支是否受累,以及其他并发症。扫描速度快,显示附壁血栓敏感为CT的主要优点;但是CT不适于观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MRI有时无需造影剂可以成像,适用于碘过敏者,但是,因检查时间长,不是常规检查方法。
2.怀疑骨折的首选且常规的检查为进行X线检查。即使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者,X线平片检查也很有必要,可以帮助了解骨折的类型和骨折端移位情况,对于骨折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良性胸腺瘤CT特点:①前纵隔内软组织密度圆形或卵圆形肿块。②肿块的周缘光滑锐利。③肿块的边缘有弧形钙化。④肿块的周围脂肪层存在完整。⑤临床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者。
4.CT是诊断视神经脑膜瘤的主要方法,大部分病例表现为视神经管状增粗、扭曲,可累及视神经眶内全程。部分病例表现为梭形或圆锥形肿块,肿块边缘光滑、境界清楚。如果出现边缘不规则,常是肿瘤扩散至视神经鞘膜外的依据,肿块密度较高,CT值多在40~110Hu之间,有时见到斑点状或环状钙化影。
5.脂肪抑制是利用特殊技术将图像上脂肪成分形成的高信号抑制下去,使其信号强度减低。
6.肾结核影像诊断:静脉尿路造影(IVU)可以了解分侧肾功能、病变程度与范围,对肾结核治疗方案的选择必不可少。
7.短骨结核时X线、CT表现:常为双侧多发,多位于短管骨骨干,表现为囊状骨质破坏,其内可见小死骨,层状骨膜增生,骨干膨胀增粗,但皮质变薄,形如纺锤,称为“骨气鼓”,为典型表现。
8.胃CT解剖:胃上连食管、下接十二指肠。用造影剂扩张开的胃壁,CT片上正常厚度为2~5mm,不超过10mm。胃分为胃底、胃体、及胃窦三部分。
9.非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骨髓结缔组织发生的良性肿瘤,其X线、CT表现:①多发生于四肢长骨的一侧,基底位于皮质,距骺板3~4cm,并随年龄增长向骨干侧移位。胫骨、股骨、腓骨多见,可多骨多发。②呈边界清楚有薄层硬化边的圆形或卵圆形的骨质破坏区,边缘膨胀,常多个病灶毗连呈串珠或泡沫状,病变区域的长轴与长骨平行。
10.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而形成的。影像上定义为大于相应支气管直径2倍、且与上下层面支气管不连续的灶内透亮影,或大于5mm的圆形或类圆形空气样低密度影,有多种形态,包括薄壁或厚壁空洞、中央性或偏心性空洞、壁光整或不规则、有或无壁结节等。肿瘤空洞多为中央性厚壁空洞,壁不规则,可有壁结节。壁厚度≤4mm倾向于良性,≥15mm倾向于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