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断针的处理:医者态度必须从容镇静,嘱患者切勿变更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残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指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
2.晕针的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3.滞针的处理:若被检查者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扣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缓解肌肉的紧张。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
4.行针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称为弹法,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
5.行针刮法:毫针进针后刺入一定深度。用拇指指腹或食指指腹轻轻抵住针尾。用食指指甲或拇指指甲或中指指甲频频刮动针柄。可由针根部自下而上刮,也可由针尾部自上而下刮,使针身产生轻度震颤。反复刮动数次。
6.行针循法:确定腧穴所在的经脉及其循行路线。用拇指指腹,或第二、三、四指并拢后用第三指的指腹,沿腧穴所属经脉的循行路线或穴位的上下左右进行循按或拍叩。反复操作数次,以穴周肌肉得以放松或出现针感或循经感传为度。
7.三棱针点刺法:①选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待针腧穴。②医者戴消毒手套。③使施术部位充血,可先在针刺部位及其周围,轻轻地推、揉、挤、捋,使局部充血。④穴区皮肤常规消毒。⑤医者用一手固定点刺部位,另一手持针,露出针尖3~5mm,对准点刺部位快速刺入,迅速出针,一般刺入2~3mm。⑥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之适量出血或出黏液。⑦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可在点刺部位贴敷创可贴。
8.提捏进针法: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②押手提捏穴旁皮肉:押手拇、食指轻轻提捏腧穴近旁的皮肉,提捏的力度大小要适当。③持针: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夹持针柄。④刺入:刺手持针快速刺入腧穴,刺入时常与平刺结合。本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9.夹持进针法又称骈指进针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②持针:押手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住针身下段,以针尖端露出0.3~0.5cm为宜,刺手拇、食、中三指指腹夹持针柄,使针身垂直。③刺入: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皮肤表面,刺手捻转针柄,押手下压,双手配合,同时用力,迅速将针刺入腧穴皮下。本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10.提插补法:①进针,行针得气。②先浅后深,重插轻提(针下插时速度宜快,用力宜重,提针时速度宜慢,用力宜轻),提插幅度小、频率慢。③反复提插。④操作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