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算工作的组织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考核层。具体内容如下:
(1)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应当对企业预算的管理工作负总责。企业董事会或者经理办公会可以根据情况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或指定财务管理部门负责预算管理事宜,并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
(2)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财务管理部门主要拟订预算的目标、政策,制订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审议、平衡预算方案,组织下达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组织审计、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督促企业完成预算目标;
(3)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企业预算的跟踪管理,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及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4)企业内部生产、投资、物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业务涉及的预算编制、执行、分析等工作,并配合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财务管理部门做好企业总预算的综合平衡、协调、分析、控制与考核等工作。其主要负责人参与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并对本部门预算执行结果承担责任;
(5)企业所属基层单位是企业预算的基本单位,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单位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和各项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控制、分析工作,接受企业的检查、考核。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预算的执行结果承担责任。
2.变动成本的特点: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会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变动成本(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变动成本)不变。
3.固定成本的特点: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单位固定成本(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固定成本)会与业务量的增减呈反向变动。
4.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短期经营决策行动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这些费用发生额的大小取决于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一般是由管理当局在会计年度开始前,斟酌计划期间企业的具体情况和财务负担能力,对这类固定成本项目的开支情况分别做出决策。酌量性固定成本并非可有可无,它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要想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只有厉行节约、精打细算,编制出积极可行的费用预算并严格执行,防止浪费和过度投资等。
5.如果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在相关范围内,业务量增加时固定成本不变,只有变动成本随业务量增加而增加,那么,总成本的增加额是由变动成本增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