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简介(试读内容):
1.风疹邪入气营证证候:壮热口渴,烦躁哭闹,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稠密,甚至可见皮疹融合成片,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赤,舌苔黄糙,脉象洪数。治法:清气凉营解毒。
2.水肿病证首先须辨阳水、阴水,区分其病理属性。
3.麻疹在治疗上,以透为顺,以清为要,故以“麻不厌透”“麻喜清凉”为指导原则。透疹宜取清凉。初热期以透表为主,见形期以清解为主,收没期以养阴为主。同时注意透发防耗伤津液,清解勿过于寒凉,养阴忌滋留邪。若是已成逆证,治在祛邪安正。
4.猩红热西医治疗首选青霉素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青霉素过敏,可用红霉素或头孢菌素。
5.经间期出血主要病因有肾阴虚,脾气虚,湿热,血瘀。
6.鼻窒肺经蕴热,壅塞鼻窍治则:清热散邪,宣肺通窍。主方:黄芩汤。
7.哮病的发病基础为痰伏于肺。伏痰主要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肺不能布散津液。
8.非经期、妊娠期,子宫表现为“藏精气而不泻”似脏;行经期、分娩期,子宫又表现为“传化物而不藏”似腑。
9.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10.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在目内眦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