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哈佛考试

易哈佛 \ 主治医师(中医全科学) \ 《专业+实践》随记随学重点归纳39条
《专业+实践》随记随学重点归纳39条
浏览次数:
简介(试读内容):

1.局部冻疮临床表现:皮肤呈苍白、发凉,红肿硬结或斑块,自觉灼痛、麻木、痒;重者受冻部位皮肤呈灰白暗红或紫色,并有大小不等的水疮或肿块,疼痛剧烈。全身性冻伤会出现疼痛性发冷、发绀、知觉迟钝、头晕、四肢无力、昏昏欲睡等表现;继而出现肢体麻木、僵硬,幻觉,视力或听力减退,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2.精浊相当于西医学的前列腺炎。精浊气滞血瘀证症候:病程较长,少腹、会阴、睾丸、腰骶部坠胀疼痛,尿不尽;舌暗或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沉涩

3.胸痹-心血瘀阻临床表现: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弦涩。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代表方:血府逐瘀汤。

4.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治疗原则: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审证求因。

5.阴虚风动,指阴气衰竭,宁静、抑制功能减退而动风的病机变化。多由于阴气和津液大量亏损,筋脉失于滋润,导致虚风内动。多见于热病后期,或久病伤阴,临床可见筋挛肉(目闰),手足蠕动等动风症状,并见低热起伏、舌光红少苔、脉细等阴虚症状。

6.艾炷灸是将艾绒制作成艾炷后,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又称隔物灸。如隔姜灸、隔蒜灸等。

7.血瘀型经行头痛的治法:化瘀通络。方药:通窍活血汤

8.幼儿急疹邪郁肌表证证候:骤发高热,持续3~4日,神情正常或稍有烦躁,饮食减少,偶有卤填,或见抽风,咽红,舌质偏红,舌苔薄黄,指纹浮紫。治法:解表清热。方药:银翘散加减。

9.岩性溃疡:边缘隆起,外翻呈菜花状或火山口样,坚硬如石,基底不平,有时有珍珠样结节,内有紫黑色坏死组织,渗流血水,有恶臭,疮周色泽暗红,始终不愈。

10.丹毒本病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生于胸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名流火、腿游风;新生儿多生于臂部,称赤游丹毒,西医学也称丹毒,又称急性网状淋巴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