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简介(试读内容):
1.经间期出血肾阴虚证主要证候: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少量出血或稍多,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腰酸,夜寐不宁,五心烦热,便艰尿黄;舌体偏小,质红,脉细数。方药: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
2.肝肾阴虚型经行发热的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午后潮热,月经量少,色红,两颧红赤,五心烦热,烦躁少寐;舌红而干,脉细数。
3.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气虚血亏、髓海空虚、肝肾不足所导致的眩晕多属虚证;因痰浊中阻、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所导致的眩晕属实证或本虚标实证。眩晕的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者当滋养肝肾,补益气血,填精生髓。实证当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化痰行瘀。
4.乳痈是发生在乳房的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好发于产后一个月以内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
5.癌前状态是指发生胃癌相关的临床状况,包括:①慢性萎缩性胃炎。②慢性胃溃疡。③胃息肉。④残胃炎。⑤巨大黏膜皱襞症。凡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及轻度不典型增生,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应高度警惕,并及时进行胃肠钡餐X线检查、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6.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早期禁食,予完全肠外营养(TPN)。
7.“五善七恶”学说,是中医外科学特有的判断疮疡预后的重要临床指针,较明显的发端源于《诸病源候论》之“五逆”等描述,首载于宋《圣济总录》,经历代补充、总结而完善。
8.陈司成的《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著。
9.水痘邪伤肺卫证证候:发热轻微,或无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1~2日后皮肤出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点粒稀疏,伴有痒感,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10.湿浊内生,又称“内湿”,指由于脾的运化水液功能障碍而引起湿浊蓄积停滞的病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