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简介(试读内容):
1.肝血虚证的临床表现:头晕眼花,视力减退或夜盲,或肢体麻木,关节拘急,手足震颤,肌肉瞤动,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爪甲不荣,面白无华,舌淡,脉细。
2.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的相同临床表现是面红目赤、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脉弦、口干口苦、耳鸣、失眠。腰膝酸软是肝阳上亢的临床表现。
3.内脏下垂,便溏,腹胀,出血是脾病的常见表现。
4.按腧穴是按压身体的某些特定穴位,通过穴位的变化和反应来判断内脏某些疾病的方法,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转输之处,是内脏病变反映于体表的反应点,肾病反应特定穴是气海、太溪。
5.少阳病证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的半表半里证候。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欲呕,脉弦。
6.太阳中风证:指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袭太阳经脉,卫强营弱,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7.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证,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8.肾精不足证指肾精亏损,脑与骨、髓失充,以生长发育迟缓、早衰、生育功能低下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9.肾气不固证临床表现: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聪;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夜尿频多,或小便失禁;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或带下清稀量多,或胎动易滑;舌淡,苔白,脉弱。
10.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虚气陷证与脾不统血证四证均以脾气虚为病理基础,但因各证的病机不尽相同,故临床表现各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