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远端血管栓塞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症状,合称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而稳定型心绞痛一般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多为3~5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2.急性心包炎:随着病程发展,症状可由纤维素期的胸痛为主转变为渗出期的呼吸困难为主,部分病人可因中、大量心包积液造成心脏压塞,从而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一系列相关症状。其中心包压塞症是特异性体征。
3.Ⅰ型呼吸衰竭患者若给予高浓度氧疗仍无效,其最常见的原因为患者存在严重肺动-静脉样分流,(肺动脉内的静脉血未经氧合大量直接流入肺静脉,导致血氧分压降低,是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特例),提高吸氧浓度并不能提高分流静脉血氧分压。分流越大,吸氧后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的效果越差,若分流>30%,吸氧并不能明显提高血氧分压。严重肺通气功能障碍会引起血氧分压下降和血二氧化碳分压上升,从而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为Ⅱ型呼吸衰竭。严重肺动-静脉样分流、肺弥散功能障碍等Ⅰ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较高浓度(>35%)氧疗可以迅速缓解低氧血症而不会引起二氧化碳潴留。耗氧量增加同时伴有通气功能障碍时,可有低氧血症,单纯的耗氧量增加时,机体通过增加通气量纠正氧供需失衡,不会出现低氧血症,并且高浓度氧疗有效。
4.结核感染的发病机制中,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对结核病发病、演变及转归产生决定性影响。
5.绵羊红细胞受体(Es)为T细胞特有。
6.Apo(a)和纤溶酶原有同源性,可以黏附于纤维蛋白。
7.钾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之一。
8.在粒细胞成熟过程中,最先含有特异性颗粒的是中幼粒细胞,而早幼粒细胞浆内含紫红色非特异性的天青胺蓝颗粒。
9.PT延长见于外源性凝血途径障碍,主要为先天性凝血因子Ⅰ、Ⅱ、V、Ⅶ、Ⅹ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等。
10.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