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简介(试读内容):
1.血管性血友病的治疗:①去氨加压素(DDAVP),②替代治疗,选用血源性含vWF浓缩制剂或重组vWF制剂,如条件限制可使用冷沉淀物或新鲜血浆。③抗纤溶药物:6-氨基己酸,偶有血栓形成危险,血尿禁用。
2.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长期存活的病人也可因预处理发生晚期并发症,主要包括:①白内障:主要与TBI有关,糖皮质激素可促进其发生;②白质脑病。
3.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表现为呕血还是便血以及血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出血的速度和出血量的多少。
4.CT:胰头癌多同时并有胰管和胆总管扩张,形成所谓“双管征”。
5.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蛋白尿及肾功能的进行性减退。治疗包括早期干预各种危险因素和终末期肾脏病的肾脏替代治疗。控制血糖并不能逆转大量蛋白尿。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控制心力衰竭:慢性肺心病病人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病人尿量增多,水肿消退,不需常规使用利尿药和正性肌力药。
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糖皮质激素,一般为首选治疗,近期有效率约80%。
8.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血液检查:血小板(1000~3000)×109/L,涂片中血小板聚集成堆,大小不一,偶见巨核细胞碎片。聚集试验中血小板对胶原、ADP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聚集反应下降,对肾上腺素的反应消失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白细胞增多,为(10~30)×109/L。
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功能正常,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血小板功能一般正常。
10.白细胞的病因:①生物因素:主要是病毒感染和免疫功能异常。②遗传因素:Down综合征(唐氏综合征)。③化学因素:多年接触苯以及含有苯的有机溶剂与白血病发生有关。④物理因素:包括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