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红细胞稀释液有:Hayem液由NaCl(调节渗透压)、Na2SO4(提高比密防止细胞粘连)、HgCl2(防腐)和蒸馏水组成,缺点是遇高球蛋白血症患者,由于蛋白质沉淀而使红细胞易凝集。枸橼酸钠稀释液由枸橼酸钠(抗凝和维持渗透压)、甲醛(防腐和固定红细胞)、氯化钠(调节渗透压)和蒸馏水组成。普通生理盐水或加1%甲醛生理盐水。
2.血液中血红蛋白以各种形式存在,包括:氧合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Hi)或其他衍生物。采用比色法测定,包括: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SDS)测定法、叠氮高铁血红蛋白(HiN3)法、碱羟血红蛋白法、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血红蛋白测定法、沙利(Sahli)酸化血红蛋白法等。
3.HiCN法:1966年被ICSH推荐为参考方法。该法有操作简单、显色快、结果稳定可靠、读取吸光度后可直接定值等优点。其致命的弱点是氰化钾(KCN)试剂有剧毒,使用管理不当可造成公害。
4.血细胞计数原理(库尔特原理):稀释细胞悬液从小孔管外侧通过小孔管壁上宝石小孔(直径<100μm,厚度约75μm)向小孔管内部流动,使小孔感应区内电阻增高,引起瞬间电压变化形成脉冲信号,脉冲振幅越高,细胞体积越大,脉冲数量越多,细胞数量越多,由此得出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和体积值。
5.肾单位是肾脏生成尿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集合管包括皮质集合小管、直集合小管、乳头管。肾脏基本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是完成泌尿功能的基础。
6.尿量,一般指24h内排出体外的尿总量,有时也指每小时排出的尿量。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肾脏生成尿的能力和肾脏的浓缩与稀释功能。尿量采集必须完全而准确,使用标准量筒尿量测定,精确至毫升。
7.新鲜排出的尿即有氨臭味,见于慢性膀胱炎、慢性尿潴留等。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腐臭味见于泌尿系感染或晚期膀胱癌患者;大蒜臭味见于有机磷中毒者;“老鼠尿”样臭味见于苯丙酮尿症。
8.尿糖,尿液被过氧化物、次氯酸盐、强氧化性清洁剂污染可使尿糖呈现假阳性结果;尿液中含有L-多巴、大量水杨酸盐、氟化钠、维生素C超过500mg/L、尿酮体超过0.4g/L或尿比密过高,则将使尿糖呈现假阴性结果。
9.正常浆膜腔液无凝块。漏出液一般不易凝固或出现凝块。渗出液由于含有较多的纤维蛋白原和细菌,细胞破坏后释放凝血活酶,可自行凝固。
10.正常精液pH为7.2~7.8。pH<7.0,伴少精症,常反映输精管道阻塞、先天性精囊缺如或附睾病变。pH>7.8,常见于急性前列腺炎、精囊炎或附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