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补体结合试验(CFT),是将免疫溶血作为指示系统,用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中抗原或抗体的传统方法。
2.免疫组织化学的阳性细胞的显色分布有三种类型:①细胞质;②细胞核;③细胞膜表面。免疫组织化学的呈色深浅可反映抗原存在的数量,可作为定性、定位和定量的依据。阳性细胞可呈散在、灶性和弥漫性分布。
3.糖耐量受损(IGT):此为轻度的耐糖能力下降。在非妊娠的成年人,空腹血糖为6.11~7.0mmol/L(110~126mg/dl),120min血糖水平在7.8~11.1mmol/L(140~200mg/dl)。IGT患者长期随诊,最终约有1/3的患者能恢复正常,1/3仍为糖耐量受损,1/3最终转为糖尿病。
4.Ⅲ型超敏反应是指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的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5.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AIDS是以侵犯CD4细胞为主,造成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并继发体液免疫功能缺损为基本特征的传染病。其传染源是HIV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6.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血糖浓度在界值以下,近曲小管能够将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当血糖浓度再增加,重吸收也不再增加,尿中出现葡萄糖。这个浓度界值称为肾糖阈。
7.甲状旁腺激素是维持血钙正常水平最重要的调节因素,有升高血钙、降低血磷和酸化血液等作用。骨是最大的钙储存库。甲状旁腺激素总的作用是促进溶骨,提高血钙;促进磷的排出,钙的重吸收,进而降低血磷,升高血钙。促进活性维生素D的形成,并进而促进肠管对钙的重吸收。
8.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分为3期:①缗钱状红细胞形成期,约数分钟至10min;②快速沉降期,缗钱状红细胞以等速下降,约40min;③细胞堆积期(缓慢沉积期),红细胞堆积到试管底部。
9.在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时,引起移植排斥反应最强烈的同种抗原当属HLA。在三类HLA分子中,Ⅰ、Ⅱ类分子是触发移植排斥反应的首要抗原,尤其是HLA-DR位点的抗原分子,其次为HLA-A、HLA-B、HLA-DQ和HLA-DP,HLA-C与移植排斥反应无明显关系。
10.半抗原在独立存在时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如一些分子量小于4000的有机物质,如多肽、大多数的多糖、甾族激素、脂肪胺、类脂质、核苷、某些小分子量的药物等。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或高分子聚合物结合后才有免疫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