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产儿黄疸多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可延迟到3~4周。
2.断母乳时间视母婴情况而定。小儿4~6个月起应逐渐添加辅食,12个月左右为最合适的断母乳时间。若遇婴儿患病或正值酷暑、严冬,可延至婴儿病愈、秋凉或春暖季节断母乳,最迟不超过2岁。
3.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到出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
4.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或极度消瘦者,称囟陷;囟门凸出反映颅内压增高,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称囟填。
5.足月儿出生时头围为33~34cm,出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各增长6cm,1周岁时约为46cm,2周岁时约为48cm,5周岁时约增长至50cm,15岁时接近成人,为54~58cm。
6.胸廊前凸形如鸡胸,可见于佝偻病、哮喘;腹部膨大,肢体瘦弱,发稀,额上有青筋显现,属于疳积。
7.初生婴儿的胎粪,呈暗绿色或赤褐色,黏稠无臭;母乳喂养儿,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常发酸臭气;牛奶、羊奶喂养儿,大便呈淡黄白色,质地较硬,有臭气。大便燥结,为内有实热或津伤内热;大便稀薄,夹有白色凝块,为内伤乳食;大便稀薄,色黄秽臭,为肠腑湿热;下利清谷,洞泄不止,为脾肾阳虚;大便赤白黏冻,为湿热积滞,常见于痢疾;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常为肠套叠;大便色泽灰白不黄,多系胆道阻滞。
8.口气臭秽,多属胃热;嗳气酸腐,多为伤食;口气腥臭,见于血证,如齿衄;口气如烂苹果味,为酸中毒的表现。
9.根据年龄不同,每剂内服中药煎剂总药量为:新生儿,10~30mL;婴儿,50~100mL;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120~240mL;学龄期儿童,250~300mL。服用汤剂,一般1日1剂,分2~3次温服,但应根据病情、病位、病性和药物的特点来决定不同的服药方法。
10.复温疗法:中重度硬肿症,先置于远红外线辐射台上,以同样的温度和方法配合按摩复温,60~90分钟后移入到预热好的32℃暖箱中,每小时升高箱温0.5℃~1℃(箱温不超过34℃),恒温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