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哈佛考试

易哈佛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传染病学》基础考点35条
《传染病学》基础考点35条
浏览次数:
简介(试读内容):

1.潜伏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某些部位后,机体免疫系统将病原体局限化,但又不能清除病原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的病原体才引起显性感染。

2.一般隐性感染者最多见,病原携带者次之,显性感染者比率最低,但一旦出现最易识别。仅少数传染病存在潜伏性感染者。

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作用、宿主的免疫功能和外环境三个因素。

4.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流行过程的构成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5.消化道传播: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水源或食具,在易患者进食时获得感染,如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和一些寄生虫病(钩虫病、蛔虫病等)。食物传播可造成流行,水源传播可形成暴发或流行。

6.血液和体液传播:存在于血液或体液中的病原体通过输血、使用血制品、分娩、性交而传播,如疟疾、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7.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脊髓灰质炎等按甲类传染病报告和管理。

8.甲类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两种。

9.甲类传染病,要求发现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上报。乙类传染病,要求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上报。

10.甲型肝炎病毒简称甲肝病毒,属微小RNA病毒科,人类嗜肝RNA病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