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生物的分类及各类特点
根据微生物的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可将其分为以下三大类:(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仅只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它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细胞器完整。如真菌属于此类。(3)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结构简单,只有一种核酸(DNA或者是RNA)存在。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必须要在活细胞内增殖。如病毒属于此类。
2.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分期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分为以下四期:迟缓期(指细菌进入新的环境后短暂适应阶段)、对数生长期、稳定期(抗生素合成、芽胞形成、外毒素合成)、衰亡期(形态呈多形性)。
3.细菌的变异类型
细菌变异的类型有:(1)形态结构的变异,如细菌细胞壁合成受阻,失去细胞壁变成L型菌。如H-O的变异,有鞭毛的伤寒杆菌变异后可以失去鞭毛。(2)菌落的变异,是细菌从光滑型菌落变异成粗糙型菌落称为S-R变异。S-R变异多见于肠道杆菌。(3)毒力变异。细菌因环境因素的不同,其毒力可曾强或减弱,如卡介苗,是将牛型结核杆菌培养230代而得到的减毒株。(4)耐药性变异。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药物由敏感变成耐药的变异,称为耐药菌株。
4.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主要是侵袭力和毒素。
(1)侵袭力:①菌体表面的结构,包括菌毛和膜磷壁酸,以及荚膜和微荚膜。细菌的菌毛和某些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可粘粘附到人或动物的组织上,增强细菌致菌性。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有抗吞噬细胞吞噬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②侵袭性酶,是指某些致病菌在代谢的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细胞外毒,这些酶可以协助细菌抗吞噬或有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入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
(2)毒素:①外毒素。外毒素是由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产生,如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白喉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外毒素毒性强,对宿主细胞具有选择特异性作用,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外毒素分为三类,它们是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②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如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和内毒素休克,DIC等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