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感六淫致病,易袭阴位的邪气是湿邪。
2.中医学认为,决定临床病证虚实变化的是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变化。
3.主治痰涎壅肺,上实下虚之喘咳的方剂是苏子降气汤。
4.与藜芦相反的药物是细辛。
5.乌梅丸中用来下蛔的药物是黄连。
6.大青龙汤证的病因病机是风寒束表,阳郁化热,表寒里热。
7.手足三阳经交于头。
8.具有化瘀止血,理气止痛功效的药物是降香。
9.应用贝母瓜蒌散的辨证要点是咳嗽呛急,咳痰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
10.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人参、干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