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简介(试读内容):
1.胃阴不足型呃逆,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
2.将郁证痰气郁结证称为“梅核气”的著作是《医宗金鉴》。
3.治疗阴虚火旺,肾不纳气之虚喘证选用六味地黄丸时,最宜选加的药味是五味子。
4.虚劳证,心悸,气短,劳则尤甚,自汗,神疲乏力,苔白,脉弱。辨证应属心气虚证。
5.心下痞的基本病位在胃脘。
6.面色苍白,神志淡漠,声低息微,倦怠乏力,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辨证属气脱。
7.阳明热盛发痉方药宜选增液承气汤。
8.肺阴亏耗证,咳痰的特点是痰少而黏或带血丝。
9.不寐属痰热扰心型的治法是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10.“呕吐”一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