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简介(试读内容):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抗血小板抗体产生。
2.对于判断疟原虫的种类最具意义的辅助检查是薄血涂片。
3.对诊断MCTD(混合结缔组织病)较有意义的抗体是高滴度抗RNP抗体。
4.洋地黄中毒多见的心律失常是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5.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起病后2~12小时升高,48小时下降,持续3~5天。
6.NSAIDs急性胃炎主要发病机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7.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急性心肌梗死CK变化规律。
8.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最有鉴别价值的辅助检查为头颅CT。
9.男性,25岁。慢性哮喘长期吸入激素,病情有显著改善。近2日天气变化后有发作,但症状不重口服泼尼松(强的松),短期使用(1周)。
10.Felty综合征是指类风湿关节炎伴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