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Ⅲ、Ⅳ级颅内星形细胞肿瘤的CT表现: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表现为低、等或混杂密度影,水肿较重,边界常不清楚,占位效应明显,注射对比剂后多数出现不均匀强化。胶质母细胞瘤多表现为混杂密度,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单或多脑叶受累,易出血,常有重度水肿;增强扫描时,肿瘤的实质部分常呈明显强化,形态多不规则或呈花环状。
2.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是交叉池、脚间池或桥池在轴位扫描时的共同显影。由于体位和扫描基线不同,在CT图像上可呈六角形、五角形或四角形等。
3.枕大池:也称为小脑延髓池,是指小脑后方形成充满脑脊液并积集成池的蛛网膜下隙。大枕大池是相对于枕大池而言,属先天性脑发育变异,其脑脊液能与第四脑室和蛛网膜下腔自由交通,且小脑、第四脑室形态位置正常、无发育异常改变,不产生占位效应。枕大池的有无、形态和大小在不同人都有差异,形态和大小变异较大。
4.小脑位于颅后窝内,由中间的蚓部和两侧的小脑半球组成,借小脑上、中、下脚与中脑背面、脑桥和延髓后外侧面相连。小脑的上面平坦,下面的两侧小脑半球之间形成深窝称为小脑谷,谷底为小脑蚓,两侧的隆起称为小脑扁桃体。
5.大脑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脑沟与脑沟之间隆起的部分是脑回。在CT、MRI图像上,正常脑沟的宽度不超过5mm。
6.脑梗死在24小时内,CT检查可无阳性发现,或仅显示模糊的低密度区。部分病例可于早期显示动脉致密征。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早期可出现岛带区(脑岛、最外囊和屏状核)灰白质界面消失,此即“岛带征”。
7.脑分为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六部分,通常将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中脑介于间脑与脑桥之间,由背侧的顶盖和腹侧的大脑脚组成。顶盖包括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又合称为四叠体。
8.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的分支供应;大脑半球后1/3、脑干、小脑和部分间脑由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分支供应。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和眼动脉,营养脑和视器。大脑前动脉是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的主要动脉。
9.中央沟前方为额叶,后方是顶叶;中央前回前方仅有一个脑回时为额上回,有两个脑回时为额上回(前方)和额中回(后方),有三个脑回时则自前向后分别为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
10.脑室型脑囊虫病以第四脑室多见,其次为第三脑室,侧脑室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