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滞针的处理: 1.因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所致者,应采用:①适当延长留针时间。②在滞针穴位附近运用循按法或弹柄法。③在附近再刺一针。 2.因行针手法不当,单向捻转太过所致者,应采用:①向相反的方向将针捻回。②配合弹柄法、刮柄法或循按法,促使肌纤维放松。
2.主动脉夹层:胸痛迅速达高峰,呈撕裂样,常放射至背、腹、腰或下肢,两上肢血压和脉搏有明显差别,超声心动图及胸腹MRI可确诊。
3.肺炎的并发症:严重感染患者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尤其是老年人。其他并发症有胸膜炎、脓胸、心肌炎、脑膜炎、关节炎等。并发感染性休克时,除肺炎的基本表现,出现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冷汗淋沥,皮肤黏膜苍白或呈大理石花纹样改变,少尿或无尿,心动过速伴血压下降,脉压缩小等休克的表现。
4.开放气道:(1)仰头举颏法:施救者将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眉弓上方,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示指和中指置于下颏处,将下颏向前上方抬起,协助头部充分后仰,打开气道。(2)仰头抬颈法:施救者右手置于患者颈项部并抬起颈部,左手小鱼际放在前额眉弓上方向下施压,使头部充分后仰,打开气道。
5.肺痨肺阴亏损证的主症:干咳,咳声短促,或咳少量黏痰,或痰中带有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自觉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皮肤干灼,口干咽燥,或近期曾有与肺痨病人接触史。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细数。治法:滋阴润肺。代表方:月华丸加减。
6.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型: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心源性猝死。其中以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常见。
7.针灸治疗中风中脏腑闭证的治法:闭证,平肝息风,醒脑开窍。取督脉、手厥阴经穴和十二井穴为主。脱证,回阳固脱,以任脉经穴为主。配穴:闭证,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关元、神阙、气海。
8.上臂骨折:伤肢取肘关节屈曲呈直角位,长夹板放在上臂的外侧,长及肩关节及肘关节,短夹板放置在上臂内侧,用绷带分三个部位捆绑固定,然后用一条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用另一条三角巾将伤肢与胸廓固定在一起。若无可用的夹板,可用三角巾先将伤肢固定于胸廓,然后用另一条三角巾将伤肢悬吊于胸前。
9.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太冲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
10.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被检者指甲床末端,或以干净玻片轻压被检者口唇黏膜,如见到红白交替的、与其心脏搏动一致的节律性微血管搏动现象,称为毛细血管搏动征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