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简介(试读内容):
1.《万氏家藏育婴秘诀·十三科》说:“小儿之疾,属胎毒者十之四,属伤食者十之五,外感者十之一二。”强调了食伤在儿科病因学中的重要性。
2.小儿白天如常,夜不能寐,啼哭不休,或定时啼哭者,为夜啼;睡卧不安,烦躁不宁,多属邪热内蕴,心经郁热;寐不安宁,多汗惊惕,常见于佝偻病脾虚肝旺证;睡中(齿介)齿,或是胃热兼风,或是虫积;寐而不宁,肛门瘙痒,多为蛲虫;睡中露睛,多为脾气虚弱;入夜心怀恐惧而难寐,多为心神失养或惊恐伤神;出现昏睡或嗜睡,在热病中多为邪入心包,或痰蒙清窍所致。
3.小儿问个人史:包括胎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等。
4.生长发育史:包括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如坐、立、行、语、齿等出现的时间,囟门闭合的时间,体重、身长增长情况。
5.考虑本次疾病可能为传染病时,要特别注意询问过去患过何种传染病,如患过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者一般不会再次发病。
6.每个患儿都要询问药物过敏史并在病历上用红笔标出,以免误用。
7.健康小儿脉象平和,较成人软而稍数,年龄越小,脉搏越快。不同年龄的健康小儿,脉息的至数是不相同的,如按成人正常呼吸定息计算:初生婴儿一息7~8至、1~3岁6~7至、4~7岁约6至、8~14岁约5至。
8.对7岁以下儿童采用“一指定三关”的方法。即医者用示指或拇指同时按压寸、关、尺三部,并取轻、中、重三种不同指力,即浮、中、沉三候来体会脉象变化。
9.小儿患病后脉象较成人简单。一般用浮、沉、迟、数、无力、有力这六种脉代表小儿基本脉象,分别表示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
10.《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脉法》所说:“脉乱不治,气不和弦急,伤食沉缓,虚惊促急,风浮,冷沉细。”